查看原文
其他

历时15年!西农这项研究硕果累累!


  12月18日,中国农学会组织以中国工程院印遇龙院士为组长的7人专家组,对动科学院昝林森教授历时15年主持完成的“中国肉牛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应用”,按照科技部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和程序进行了评价,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有关中国黄牛遗传多样性与起源进化研究、牦牛高原适应性驯化历史与特征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对分布世界各地的15种代表性牛品种(国内6、国外9种)

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进行了整合比较分析



  该研究针对我国肉牛良种化程度低、选育技术水平低、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低等产业瓶颈问题,开展了中国肉牛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 





在秦川牛、安格斯牛、娟姗牛、弗莱维赫牛、荷斯坦牛、和牛及印度瘤牛全基因组中分别筛选到了189、125、161、113、115、129和226群体特异性受选择基因



  首次解析了中国不同地区的代表性地方黄牛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发现中国黄牛的瘤牛血统来源于雷琼牛,中国南方可能是瘤牛的起源地之一;极大丰富了世界上牛的遗传变异数据库,研发出首个中国黄牛高密度SNPs芯片,对打破国际芯片垄断具有重大意义。首次系统解析了牦牛驯化历史,筛选了206个高原适应性相关的CNV,确定了家养牦牛中1000多个驯化过程中潜在受选择区域,鉴定出5254个有害突变位点,为进一步解析牦牛高原适应性进化特征及牦牛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组学技术,解析了中国肉牛重要经济性状形成的分子及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发现与生长发育、屠宰、脂肪沉积、肉品质等性状相关的64个基因、145个SNPs及52个miRNA,创建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构建了miRNA-mRNA调控网络;建立了ARN脂肪调控网络数据库。成果应用于秦川牛早期选种,加快了秦川牛肉用新品系的选育进程,突破了肉牛传统育种周期长、难度大、育种效率低等制约瓶颈。 




昝林森教授在畜禽种业大数据分论坛上做报告



  该成果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15篇,SCI收录94篇,出版著作4部,制定国家标准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登记计算机著作权16项,培养研究生3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8人。 


◆  ◆  ◆  ◆  ◆ 
在海原华润肉牛肥育基地调研

  该项研究始于2006年,是我校近年来在肉牛领域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相关阅读

年底了,这个会分量足!

奔跑吧,西农人!

招聘!带你穿越西农86年!


党委宣传部 新媒体中心
 

作  者:李晓春

来  源:新闻网

网络编辑:杨 璞

责任编审:王 婷

终  审:徐 海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